初遇荒滩:信念在坚守中扎根
第一次踏入科技园,是在2005年那个暑气蒸腾的夏日。公司组织到科技园中药园参加集体劳动。初到园区,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可以用三个字概括:“偏、大、荒”。所谓“偏”,是真的远离城区,周边都是广袤农田;“大”则是肉眼可见的空旷,规划图上标注的厂房区域还是一片起伏的土坡,中药园的地块用木桩简单圈起来,一眼望不到边界;而“荒”更是直观感受,脚下的杂草没过脚踝,远处几台挖掘机停在漫野里。我蹲在中药园里拔草,汗水顺着下巴直往脖子里钻,蚊虫在胳膊上叮出连片的红疙瘩。心里忍不住嘀咕:“这地方咋这么远?要是来这儿上班可太折腾了,这么大一片土地,得建到啥时候啊?!泵幌氲?,一年后,我竟成了科技园最早的一批常驻员工。2006年,我调任101车间主任,500亩的偌大园区里只有一座厂房孤零零地矗立着,工作和生活的艰难不便可想而知,生活设施不健全、交通不便利,设备运行不畅、上班有点下班没点……,有老员工私下嘀咕:“这地方鸟不拉屎,咱们能撑多久?”我心里非常清楚:坚守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咬牙坚持。
进阶之路:规范化管理的创新实践
“赵主任,还记得这张照片吗?”5月22日清晨,上班路上的微信提示音唤醒了我从101车间调任301车间主任的一段滚烫记忆。点开微微泛黄的合影,301车间门厅前,年轻的我们在“一流装备、一流员工、一流管理、一流产品”横幅下英姿飒爽,目光里尽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坚毅。那些与301车间共度的时光,带着汗水的温度与奋斗的激情,在脑海中一一浮现?!八母鲆涣鳌闭饩溆啥鲁ぬ岢龅氖止芾砝砟钤缫迅灿?01车间每位同事的心中,而标准化班组建设,让“四个一流”从抽象目标转化为可触摸、可践行的现实图景。标准化的精髓藏在细节里,我们从最基础的 6S 现场管理切入,从打扫卫生开始,到灯检岗位推行“千人一动作”的标准化操作训练,这不是机械重复,是把标准刻进肌肉记忆里的“工匠精神”。当标准化渗透至行为日常,习惯、素养和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,“笨功夫”练出“真功夫”,曾经的毛头小子、黄毛丫头,如今成了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。管理没有捷径,只有下“笨功夫”。所谓“一流”,就是把“规范”二字,写成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匠心。
二次创业:“拓荒者”的双生成长
2009年,董事长着眼于集团多板块发展战略,决策创建永聚科技,并赋予了“打造全国最优秀输液包装材料生产基地”的责任和使命。我因为长期从事软包装输液生产组织,所以加入创建团队,开启“二次创业”。在实验车间,我们45天攻克药包材注册难题,为赶在药监局现场审核前完成洁净车间验收,我们连续72小时未合眼,硬是将原本需要15天的设备安装调试压缩到11天。建筑面积6000m2的接口盖膜材车间从破土到投产仅用7个月,实现“当年建设、当年见效”。2013年后,我从熟悉的生产技术先后转至综合管理和市场营销岗位,在从“武官”到“文官”角色转换的新赛道上,参与见证了企业的发展。十几年间,从初创时的艰难探索,到技术突破、规模扩张,再到行业领先地位的确立,永聚科技在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。在这片创业热土,每个“我”都在成为“我们”,“全国最优秀”“国际一流”的美好愿景,一步步照进现实。
廿年回眸:荒滩上崛起的“健康地标”
二十载时光荏苒,园区实现从“一张白纸”到“行业名片”的蜕变,曾经的荒滩已变身为智慧园区,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汗水,每一栋建筑都凝结着智慧。我们用实践证明:所谓“地标”,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,而是几代齐药人用近半世纪心血铸造的、厚积奋斗者文化的“精神坐标”。
岁月会老,但热爱不会。如今调到济南工作,每次驱车从高速路上经过,远远望见那抹熟悉的银灰色建筑群,总会不自觉放慢车速。作为在这片土地上深耕过的老齐药人,我坚信,只要初心如炬,新老齐药人聚力前行,这片土地必将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!